
「我是一個自由、單獨的人,我自在的飛翔,清晰的選擇,傳遞愛與光明給自己和他人,釋放傷痛及束縛,連結歐林深層的愛。」奧修的"愛,自由與單獨" 是我在兩年多前接觸到的一本書。那時候的我,每天把自己打扮的光鮮亮麗;看似自信與專業地面對自己的工作。實際上,卻是一個毫無安全感、自信心全無的女生。我明明很渴望一段很穩定的感情。可是我和男友卻時常爭吵不休。Alex 給我這本書時,我起先有些害怕。心想:是不是他覺得我太依賴了? 還是他在宣告自己的獨身主義?我忐忑不安地開始閱讀這本書。
幾天後,我帶著一份感謝闔上了它,感謝Alex的分享、感謝奧修透視人們心底的這份渴望。原來,所有的活動都來自一個源頭、一個缺口,那就是我無法面對自己的單獨。原來,我曾以為的愛根本不叫愛。說什麼愛對方,其實都是為了自己。自己的付出,只不過是想從對方得到更多。當我依賴別人來滿足自己的需求時,我其實是禁錮了自己,我的快樂與悲傷全掌控在我對別人的期望裡。
奧修說:「對愛真實,而不要在意伴侶的事情。不管妳有一個伴侶也好,有許多伴侶也好,那不是重點,重點是你是否對愛真實。」如果妳掛慮別人是不是真的愛妳,那意謂著妳無法確定自己的愛,也不確定自己的價值,「連妳都不能愛自己了,教別人如何愛妳?」
奧修說的是單獨(alone)而不是孤單、孤獨。只有當妳能觀察到自己的單獨、安住在自己的單獨中,妳才能真摯地去愛、才能與人連結,當妳不是因為寂寞所以才跟人連結,當妳是在確定自己的單獨情況下與人互動,妳就能揮灑自己的才華和潛能。
許多人會覺得,「這個活動如果沒有我的參與,大家會很失望。」「這個節日如果沒有跟他一起過,他會很難過。」妳以為妳給的是愛,妳以為對方沒有妳會活不下去,但奧修說:「唯有一個不需要被需求的人,才有能力去愛。」可以被稱得上是單獨的人,是一個「被需求的需求」已經消失的人,這種人想從妳身上、從妳的眼光、從妳的回應中尋覓意義,「當你給出你的愛,他會很感激,要是你不給的話,他也不會抱怨,你不給他愛,他還是如往常一樣活得好好的。」
奧修說:「真正的愛侶就好像兄弟姊妹,兩個人就只是在一起而已,就會漸漸變得心有靈犀,不需向另一個人說些什麼,對方的直覺立刻就會感應到。」奧修對愛與關係有一個很美的詮釋:「愛是一個矛盾的現象,一方面愛讓你們成為住在兩個身體裡的同一個靈魂,另一方面,愛又賜予你個體性與獨特性。愛協助你放掉小我,但也協助你得到最終極的自我,如此一來問題就不存在了。」
( 此段截自林東璟愛,自由與單獨》讀後感)
如果你還在為感情的事情所煩惱,或許,這本書能給你一些啟發。閱讀的過程也許會因為奧修精闢與直接的洞見而痛苦。因為,要真正做到"單獨"真的很難。因為我們難免會有期望有夢想,難免會將這些期望與夢想與我們所"愛"的人結合在一起。但,當事情不像我們希望的那樣的步伐走時,想想奧修所說的,或許,會少了些抱怨,或許,會更快地正向思考,或許,我們會更快樂些~